休闲养生保健的意义休闲的意义
最近英国在推行一周四天的工作制度,工人们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休息日。这本来就很正常,因为这类提议在欧洲是非常普遍的。不过他们的理由却十分的奇怪,工人们只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工作的效率才能提高。为什么我们在乡村度假,和朋友吃个饭或者早上睡一个懒觉,需要用提升工作效率来打掩护?你可能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专家发表的言论,更多的假期能刺激消费,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复苏非常有帮助。
如果我们将休闲的时间认为是需要尽可能多利用的资源,那我们可能会倍感压力,就连休闲时间都需要高效的利用起来。我认为休闲的意义就是休闲,但是很多人觉得这还不够。他们觉得如果你不把休闲时间当作对未来的投资,好像就在败坏自己的人生,自甘堕落。
如果抱着休闲时间也要对工作有帮助的目的去放松,那么休闲也会变成一件苦差事。我小时候听到过一个故事,一个独居的老大爷住在一间隔音不怎么好的小房子里,外面就是一条街道,每天中午都会有一群小孩子跑过来玩闹。老大爷精神比较脆弱,经不起这种吵闹,但是直接跟这帮小朋友说,他们不一定听,反而觉得好玩变本加厉。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跟那群小孩子说,我一个人住有点无聊,如果你们以后每天都来我这里玩,我每天给你们每个人一块糖。小朋友非常高兴,给了一周之后,老大爷说,我虽然没有糖了,但是还是希望你们每天能过来玩。小朋友一想,都不给我们糖了还想要我们来,门都没有,于是第二天他们一个都不过来了
。虽然我们现在的效率比以前高得多,休息时间也有增长,但是反而觉得生活更累了。休闲本身并不休闲,反而像待办清单上的一项任务。对于哲学家而言,休闲的时间并非是为了达成某个其他目的的手段,相反,他们做其他的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休闲。亚里士多德说,正真的休闲(指自省和其他的哲学思考)是最崇高的美德之一。
反观历史,休闲重来都是生活的重心,而工作被看作是对休闲的打搅。他们工作的时候是不会看时间的,边干边休息,吃饭,午睡,喝酒,闲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此时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是相互融合模糊不清的。然而随着时钟的发明和工业化的发展,他们开始按小时计酬,休息的时间和工作的时间被明显的区分开来。这种情况下,工作被当作生活的重心,休闲只是为了用来恢复和补充精力的,以便做更多的工作。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工作只是为了赚钱
,工作本身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的意义,也带来不了任何满足感,成就感。令人讽刺的是,工人们争取来的八小时工作制和双休,助长了人们对休闲工具化的态度。还有些人会用休闲时间来接受再教育,学习技能,提高文化素养等。一言蔽之,用业余时间不是用来放松的。人们可以休息,不过只是为了恢复精力去工作,要么就是提升自我提升,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充分的过好你唯一的人生,你必须克制自己,不将每一段闲暇时光用于个人发展。
有次碰巧跟朋友一起去山里徒步,我发现我很喜欢这种形式。不需要你很擅长,只要会走路就行,并且徒步没有任何目的性,就是漫无目的的走,你可以随时停止徒步,而且终会停止,但是你无法完成它。存粹就是为了徒步而徒步,没有其他的目的。很多人年到中年,会经常感受到一种渐渐逼近的空虚,其实就是他一直过的都是目的驱动型的生活。他人生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各种活动完成,并取得成果。努力学习技能,为了找到工作;不断提高近技能,巴结领导,收买人心,为了上位;努力赚钱攒钱,为了买车买房,买一堆别人都说很好但对他没什么用的东西。但你的时间完全是工具性的时候,你的人生也就会失去意义。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前半生追名逐利,后半生找寻自己,好像是很多人一辈子的固定模式。年轻的时候总是在很多外部指标的指引下打拼奋斗,当有一天外在目标基本达到,却感觉空虚失落,因为面具之下一无所有
,这是很多现代人正在经历的精神悲剧。此时必须摘下面具,回归到内在精神的追求上来。想起雨果所说,“被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而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只有当你意识到死亡的逼近,我们无法忽视无法逃避所谓为了未来而活的荒谬。因为你不会再有以后了,你的人生已经马上要走下坡路了,而你却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叔本华认为,一旦你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而活的时候,本质上是痛苦的,因为尚未拥有他们的时候很糟糕,但得到他们之后更糟糕。人生就像一个钟摆,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来回摇荡。希望我们的人生不要因为被过度工具化而失去了其本该有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