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验樊教授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秘密二
我们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我们平时都是怎么做的呢?一般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反复的说教。
就是不停的给孩子讲道理,一遍又一遍的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总找孩子谈话,事实证明,反复说教从来都不是教育的出路,如果讲道理就能教育好孩子,那也太简单了,因为讲道理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强项。
第二种,批评和指责。
你这么笨以后怎么办呢?这么简单你都不会,你怎么这么慢,能不能快点?孩子每天生活在我们的批评指责中。
第三种,比较。
在我们产生了失望之后,我们就会比较,看谁家的孩子都比自己家这个孩子好,所以就会我们就会想,哎呀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孩子呢,你看看人家谁学习也好,又懂礼貌,样样都比你强。
这三大招不仅没用,还在一次次的摧毁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让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不相信自己是那个优秀的孩子。
我们从行为科学的这个角度上来解释,就是想让一个人行为发生改变,有三个切入点:
◆他自己本身想改变;
◆能力,他有能力去改变;
◆要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让他来改变。
第一,他自己想改变,就是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产生他愿意去学习这样的一个意愿。
我们说让一个人去做事是想改变别人,那改变别人是不可能的,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就是通过我们自己行为的改变去影响孩子的改变,所以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要用父母本身行为的改变,去推动孩子行为的改变。
有一个家长问樊登老师说,能不能再多讲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这个樊老师直接就说我讲了20几本育儿的书籍了,你都不能有所改变,那只能说明你根本都没有去用,只是把听书当成心理按摩的工具了,我们会接触很多育儿知识,扪心自问一下,我都运用到生活中了吗?我们大部分人上课很激动,课下又一动不动,学习到的东西一点都不去落实,然后还在一边抱怨孩子没有任何的变化,这是一个无效的循环。
所以我们说父母的改变和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爱上学习的基石,这也就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核心的观念,就是孩子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家长的问题,家长的问题本质上都是自我成长的问题。
关于意愿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孩子不愿意去学习,不是孩子不想学习,也不是孩子不爱学,而且不愿意,他玩游的时候多认真多专注,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产生了怀疑,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孩子认为努力无用,产生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其实这跟我们日常的引导和对事件以及一些信息的解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说不是事件本身对我们产生的影响,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影响了我们。
第二,能力。
既然是能力就能培养,有一种非常著名的学习方法就是费曼学习法,就是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讲给别人听,最好是讲给完全不懂的人听,最通俗的一种说法就是把学到的东西讲给八岁或者是80岁的老太太能够听懂,这说明你学会了。
让孩子给我们讲课,放学回家了问问孩子你今天都学什么了?你学的这些我都不太懂,你能给我讲讲吗?我们还要做到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他解释清楚了,这就说明他学会了。其实就是学会示弱,就是我们要来当听众,要来当学生,当孩子的学生,这就是费曼学习法。而现实中,我们好为人师,孩子一喊妈妈,就立刻帮助他去解决问题了,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学习,养成依赖心理。
第三,环境,我们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就要给他提供相应的环境。
如果你在家中每天都是打麻将、看电视、嗑瓜子儿、聊天儿、刷手机,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去学习也真的是很难的,我们说为什么这个孩子一到图书馆了,他就特别想看书呢;一到麻将馆他就认识麻将了;如果父母是经商的,他为什么就有这个经商的头脑呢,这就是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
首先是物理环境,需要我们把家里更多的地方变成学习的地方,哪怕你没有这个条件变成学习的地方,你可以多买一些书。但我们中国式的家庭装修风格都是大客厅大沙发大电视,然后这个一下班儿回家,在沙发上葛优躺,然后还要求孩子,你快去学习,孩子肯定静不下心去学习的。
其次,父母的本身才是孩子最关键的环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才更加深远。
家庭教育为孩子涂的是人生的底色,如果底色没有涂好,孩子日后在面对自己人生、婚姻、人际关系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而那个时候伤害已经造成了很难弥补,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没有学会人际沟通,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父母对他又非常的溺爱,让他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替别人着想,那么即使把他送到了名校,给了他一切好资源,他一生也不会太幸福。
我们看到生活中那些能够生活的很好的人,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优的,但一定是积极乐观,拥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情商很高的人,很会照顾别人,替他人着想的人。
最后,我们想让孩子不断去学习,持续去学习,我们就发掘孩子喜欢学习的内容,利用这些内容去激励孩子。比如说孩子对电脑感兴趣,我们可以给他买一些书,这就是我们去为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孩子在我们行动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的是来自于父母的支持和爱,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把学习这件事做好。
在培育孩子的道路上,尤其是在孩子学习的这件事情上,为什么我们容易焦虑?其实是因为我们内心有一个速成的小愿望,正是因为我们的速成的心态,期望通过一次谈话,孩子就会改变,期望通过一两次的这样的一个示范,孩子就能爱上学习,因为我们觉得坚持真的是好难好难。
事实上是我们的行为发生改变,想要从孩子身上看到改变的话,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甚至是一两年孩子才会发生改变,需要我们拿出时间和耐心去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当我们速成的期待改变了,我们才能够保持平和淡定。用我们的行动去带动孩子的行动,用我们的生命去引领孩子的生命,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
明天继续分享学习的秘密。
我是@初初初遇见 遇见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关注我,一起做智慧父母!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