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黄皮糕凝心聚魂谋发展第一书记合作室开
4月19日,高州市“第一书记合作室”15位驻村第一书记齐聚高州市云潭镇革命历史陈列馆,在庄严的宣誓中开始“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主题党日活动。
随后
,大家参观了云潭镇珍珠村红色公园,聆听了省政数局驻云潭镇工作队队长董支臣讲授党课并展开交流研讨。“以前面对市场,农民没有话事权。为有效破解荔枝产业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我们大胆探索,坚持党对农产品销售的领导,2022年创新成立荔枝产业链党委,以党建凝心聚力,推动各类企业经营主体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抱团发展,实现‘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荔农致富在产业链上’。”交流中
,高州市接待办驻根子镇柏桥村第一书记何霞对柏桥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如数家珍,言语中难掩激动之情。“依托当地黄皮产业优势,到着力推动新垌镇特别是长流村发展黄皮鲜果销售以及精深加工。”省法院驻新垌镇长流村第一书记刘海文与大家分享“小黄皮”化身“大产业”的好经验。
据悉,刘海文带领工作队广泛走访调研,帮助村民摸清黄皮种植历史、规模、品种、果品、产值等家底,树立村民发展信心,凝聚空前发展动力。通过邀请专家研制全镇黄皮产业规划,确定“黄皮小镇”建设目标,通过协助举办黄皮购销洽谈会、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申请新垌黄皮地标、筹建黄皮产业协会等方式构筑产业平台,提升产业知名度。依靠科技力量,兴建长流村黄皮示范园,引进6个新优品种,推动品种多样化、种植规范化,延长当地黄皮上市时间约1个月。推动深加工,提升附加值,作为第二批入选省级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黄皮产业,目前已有黄皮糕、4种口味黄皮蜜饯、黄皮固体饮料、黄皮月饼、黄皮面条等深加工产品。
经过持续发展,2022年,新垌镇黄皮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量约6000吨,产值约5000万元。其中,长流村种植黄皮面积1320亩,年产量600多吨,产值500多万元。长流村发展“土特产”的经验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省政数局驻云潭镇新农村的第一书记张科也讲起了自己从“守土有责”服务一个村,到发挥长项优势,推动服务“一条链”的“跨界”经历。
据悉,张科是云潭镇新农村驻村第一书记,该村2023年种植蕉芋近100亩,产值可达35万元。为帮助村民增产增收
,张科带领干部群众推动蕉芋加工,由最初委托有资质的食品厂家代工生产蕉芋粉丝,发展到目前村里新建厂房、购置设备自建生产线,走正规化、专业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已基本就绪。“此举可以为种植蕉芋的村民托底保收,还可吸收、消纳周边村庄特别是‘第一书记合作室’成员镇域内的蕉芋。”张科表示,自己还在积极谋划推动蕉芋粉丝线上、线下销售和餐饮、食堂专门销售的立体销售模式,推动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链”帮扶服务,初步测算2023年产值有望翻番。
在主题党日活动中,驻村第一书记们深入交流,谈经验、谈方法、谈感悟,推动下一步工作走深走实。
据悉,2022年11月,在上级党委领导下,来自省直、中直驻粤和茂名市、高州市的驻新垌镇、根子镇、云潭镇的15位驻村第一书记,在新垌镇长流村创建了高州市“第一书记合作室”。
自创建以来,“第一书记合作室”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聚合力、增动力、展效力”的乡村振兴强农兴农先锋团队。
目前,已联合推动新垌镇肉牛养殖基地、云潭镇蕉芋粉丝加工、三镇产品展销中心合理利用等多个连片成带的工作项目落地,其中覆盖高州各镇街的“四个一”法律服务活动获得了全省优秀普法项目,成功入选司法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据悉,接下来,“第一书记合作室”还将积极推进三镇15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和研学游精品线路打造,推动高州市东部山区特别是三镇15村碳普惠交易上市等工作落地实施,坚持多方联动的总基调,多措并举的总要求,多点开花的总目标,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凝心聚魂,赋能增效。
【撰文】邱茜
【通讯员】张轩
【作者】 邱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