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柚资讯网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房产

家庭育儿设计案例两个真实育儿案例坏脾气的

时间:2024-08-14 来源网站:蜜柚资讯网

先看这样两个故事:

NO.1焦虑的妈妈养出焦虑的小孩我家是男宝,3岁半,已经入园了,脾气不好,总爱生气。有什么不会了,或者玩具车坏了,就会把车扔掉了。我怎么问,他也不说,也不动。最后自己生气时间长了,哇地一声就哭了。

怎么哄也不好,只有自己哭够了,才好了。整体就是怎么着都不容易顺心的样子。好像还不如小时候听话了。写作业的时候,写错了就用橡皮擦去擦,擦着擦着自己就生气了。我该怎么办?

了解之后我发现,这是一位非常焦虑的妈妈。自己的脾气就不好,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从来不会用温柔点儿的方式对孩子,要么黑,要么白,钉是钉铆是铆。就像一个严格的教导主任,一直在孩子身边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一件小事儿没做好,这位妈妈就着急得不行,必须要在孩子耳朵边上立刻告诉孩子,如何做更好。

事实上,妈妈说了那么多,操心了那么多,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消化自己的焦虑情绪。而妈妈的严格训练,无处不在的训导,让孩子有较少的自我探索空间。

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会更低,更不容易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一件事情,情绪更容易低落。加上叛逆期的缘故,孩子希望感受到自己力量的意愿,和妈妈所制造的压抑的现实不断发生着冲突。孩子不懂得该如何表达,只能被动映射出妈妈的焦虑情绪。

因此,这样的妈妈应该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另外,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能仅仅为了满足自己控制的欲望。要停止这样的话语:妈妈希望你怎样,妈妈需要你怎样。可以反过来询问孩子:你能告诉妈妈你是怎么想的吗?

NO.2暴躁的爸爸养出暴躁的孩子我儿子前几天刚过的四周岁生日。今天又因为一点小事儿发脾气摔玩具,之后零件找不到大哭。然后孩子他爸揍了他。我也在他爸动手之前这样跟孩子沟通过,告诉他任性的话可以选择摔玩具,但必须要承担摔玩具的后果。

可是,每次都是这样,说了跟白说一样。最后的结局都会是,孩子爸动手收拾他,下一次,他又玩具照摔。孩子爸我也管不了,孩子也管不住,如何是好?

很明显,这位暴躁的孩子,有一位暴躁的父亲。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只是摔玩具,而他爸爸则是使用暴力打人。正因为爸爸不懂得理性表达,给孩子做了坏的榜样,孩子对待玩具的方式,不过是模仿爸爸而已。

我最后给这位妈妈的建议是,对于孩子爸爸,不要指责,而是讲明白利害关系。对于孩子,不要纠结于他的行为,而是去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和需求。孩子行为的改变,往往是父母态度改变的副产品。

孩子本来就是情感动物,靠眼睛去看,靠鼻子去闻,靠舌头去体味,靠手去触碰,靠皮肤去感知。所有外界的一切,都会带给他们情绪,比如一张干爽的纸尿片会让他们觉得舒适,妈妈的一个笑脸会让他们觉得安全,大人发出的某一个拟声词让他们觉得快乐,屋外某一巨大的声响,让他们觉得害怕。

好的情绪可以养出快乐的孩子,而坏的情绪足可以毁掉一个孩子。

下面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家庭,父亲跟别的女人走了。妈妈带着孩子跟姥姥姥爷住一起。姥爷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每个人他都批评,当然自己“没有出息”的女儿不会例外。独立拉扯孩子的单亲妈妈,无依无靠,惟有容忍着父亲的责骂。于是,这样特殊的四个人,组成了一个绝望的四口之家,在这个家庭里,充斥着负性语言,严重缺乏积极向上的能量。生活在这样负面情绪家庭中的小孩,一岁以前两个月住一次医院,一岁以后半年住一次医院。从学术角度,这叫躯体化反应,由于心理原因导致了孩子的身体出现了各种病症。

在最初的养育过程中,孩子像一张白纸,不加选择地吸收了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所有情绪。孩子没有判断力,他会吸收所能吸收的一切,包括喜怒怨憎。

孩子身体上的病可以治好,但是在生命早期埋在心底的负面情绪,却有可能会跟随孩子一生。没错,孩子就是情绪动物。他们会吸纳身边亲近的人的点点滴滴,包括笑容、欢喜、甜蜜、哭泣、压抑、指责、抱怨、嫉恨等等。好的情绪,能够滋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坏的情绪,积累下来,则会压垮一个孩子。在这一点上,我们做父母的,负有完全责任。

财富生活杂志

现代商业杂志社

青年文学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