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电器维修刘师傅从败落矿山到AAA景
监制 应建勇 策划 毛广绘 金毅 顾周皓 王蓉蓉 | 记者 王增军 吴桑 设计 潘培
视频加载中...
福德湾村。图片由矾山镇旅游办提供
苍南矾山,因盛产明矾而得名,素有“世界矾都”之称。在矾山南边,有一个矿工早年聚居而成的小山村——福德湾。这个村落的命运与矾矿捆绑在一起,因矾而生,因矾而衰,又因“矾”而兴。
迎着初夏的清风,我们从矾山镇政府出发,15分钟便到了福德湾村。石头砌成的小路尽头,矗立着一个巨大的“保龄球”。那是炼矾窑的大烟囱,砖石结构,高约六七米。
炼矾窑遗址。图片由矾山镇旅游办提供
烟囱的脚下,留有矿车的轨道,一直向上延伸到矿山。站在轨道旁,我们依稀看到当年的盛景:矿车载着从矿洞里采出的明矾,依次运往炼矾窑。矿工们人来人往,叫嚷声此起彼伏。
镇里的工作人员说,矾山有650多年的明矾开采和提炼历史,已探明的矾石储存量2.4亿吨,占全国的80%、世界的60%。1956年,整个矿区的生产总值约占温州地区工业总值的38%。
矾塑非物质传承人 刘祖玮
刘祖玮师傅已年过七旬,是当地矾塑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爷爷、父亲和我都是矿工。”刘师傅带着我们一路来到煅烧炉群遗址前,就仿佛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人们因为矿山聚集到这里,工作在矿山,生活在矿山,每天车来车往,很是热闹。”
刘师傅说,“后来,工业技术发展了,替代品越来越多,大家觉得明矾没啥用。这里慢慢地沉寂下来。”
明矾厂区遗址。
镇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矾山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停产。福德湾村也随之开始没落。有着一技之能的矿工们,开始去别的地方谋生,人口不断外迁。到2012年,福德湾村仅剩下七八户人家,房屋破败,杂草滋生。
因矾而生的村落,就要这样衰落?重生的出路在哪里?当地政府想到的依然是“矾”。借着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的契机,福德湾村对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踏上一条从传统工业向乡村文化旅游转型的涅槃重生之路。
改造前后对比图。图片由矾山镇旅游办提供
根据保护计划,苍南当地有关部门修缮了70多间房屋。矾山镇政府也在村里建起了一条特色古街,引进了9家非物质遗产店铺。
“为唐公肉燕”店里包肉燕。
这条古街沿山坡而建,拾阶而上,别有一番风味。全长200多米,房屋多为全木或是木石结构。店铺依次排开,有为唐公肉燕、黄传会书屋、阿希公埔坪卤鹅等。
福德湾茶书院。
离古街不远处,还有一家茶书院。它是第一批入驻福德湾的商家,“茶书院2015年12月28日开业。开张几个月,就带动了4万多游客。” 老板娘廖慧是江西人,说话很干练,“来这里的人,都说这像小丽江。”
福德湾茶书院老板娘 廖慧
廖慧说,她一开始决定在这边开茶馆,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说我是‘疯子’,要在这里做赔本生意。现在,我觉得我选对了。”
福德湾村古街。图片由矾山镇旅游办提供
除了民居、特色古街、茶书院,这些年福德湾还先后完成了炼矾炉窑、家庭微公园、民俗馆、主体邮局、特色民宿等的修缮改造。
随之而来,是一张张让福德湾人兴奋的成绩单。2016年,据不完全统计,福德湾的游客达到了42万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2017年福德湾获3A级景区、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称号;如今,苍南矾矿遗址正申报世界工业遗产……
福德湾村古街肉燕体验馆。
镇政府旅游办负责人罗田说,对于福德湾未来的发展,他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如何扩建,如何增加特色亮点, 如何让景区不过于商业化……这些都已经在规划了。
矿硐体验区。图片由矾山镇旅游办提供
夕阳西下,我们离开福德湾时,很多当年的老矿工坐在山脚下抽烟聊天,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一座矿山涅槃重生,一个败落的村子华丽转身,昔日的矿工生活在这样一个景区里,眼中尽更美好的未来…….
福德湾古街,很多年前曾有千千万万的矿工走过,而如今却被千千万万的游客走过。
10年前,福德湾要做旅游,被村民们嘲笑。10年后的今天,随便问一位村民,福德湾是做什么的?大家都会自豪地说:旅游。
曾经的热火朝天,之后的衰落,现在的涅槃重生。福德湾走出一条矿业转型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子。
以福德湾为核心,苍南矾山镇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建起了近现代工业遗产与乡土建筑结合的旅游景观。这样的转型尝试,期待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能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