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桌球台家用电器维修退出汨罗教育舞台的
今年的6月上旬,汨罗市的白水、桃林、长乐等3个集镇与往年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年年都异常喜庆、热闹地欢送考生赴县城参加高考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汨罗市将教育综合改革列为2022年的三件大事之一,当年秋季开学前,“老”三中、市四中、市五中以及楚雄中学整体搬迁至原一中校址。2022年8月10日,汨罗市一中、新三中交接仪式在该市的原一中举行。
交接仪式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汨罗市3所农村普通高中——“老”三中、市四中、市五中正式退出了汨罗教育舞台。这些年来,汨罗3所特色高中用办学成就展现了各自的风采,让人难以忘记。
当年,“汨罗经验”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汨罗普高没有一所“剃光头”的学校。那时,如果一所普高在高考中没有一个考生上线,就叫做“剃光头”;弄得不好,校长还会被人戏称为“光头校长”。
汨罗没有“剃光头”的学校,得益于坚守“四个兼顾”,“兼顾特色”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到了1995年,汨罗扶植市三、四(当时称为六中)、五中,各办一个特长班,三、四、五中分别办音乐、体育、美术特长班,对生源、师资、办学条件进行了相对集中。
特长班一办,对下能刺激和带动初中生发展兴趣特长,对上又与高校招收特长生对口,学校有了出路。
汨罗3所地处乡镇的农村特色普高,都是从1995年办特长生班起步的,经过多年打磨,慢慢发展成了学校特色。
多年的办学成效有力地证明:汨罗特色高中建设给农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文化与特长、心智与形象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巍巍玉池山下,清清越江河边,傲然耸立着汨罗市四中。学校创办于1956年,坚持以体育特色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校各方面协调发展;2011年4月,市四中获得湖南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称号,成为湖南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中唯一的农村普高。
为了打造体育特色教育,市四中单独设立了一个特色教研室,专门研究学校强化体育特色的办法,特色研究室为深入推进学校体育特色发展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市四中创造了“体育大课堂”,将传统的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由15分钟延长到40分钟。这40分钟里,有全校师生的集体跑操,有师生共同参与的太极拳习练;随后,有分班或分年级开展的桑巴舞、恰恰舞、竹竿舞、旱龙舟、踩高跷、跆拳道、足球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
一走进市四中的“体育大课堂”,就能感受到那跃动着的青春气息,很快就能点燃您的运动激情,让您恨不得立即融入其中。
除了常规的体育运动项目,学校还有不少趣味性体育项目,如风火轮、趣味跑、呼啦圈、掷飞镖等,这些运动都深受师生喜爱。教学楼前那个巨大的运动项目旋转盘带给市四中师生永恒的记忆。
学校成立了若干体育活动俱乐部,教师、学生自发组织、自主报名、自由选拔,每年还组织形式多样且参与度广的赛事,如广场舞比赛、扭秧歌比赛、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篮球比赛等。
学校建有教职工俱乐部,桌球台、乒乓球台、围棋桌、象棋桌、跑步机、登山机、运动单车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这里成了教职工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不仅写在市四中的墙壁上,而且深深刻进了每一位师生的脑海里,师生们都有两三个拿手的运动项目。
学校还主动向当地的旱龙舟、高跷、竹竿舞高手请教,积极将这些项目移植到校园体育中来,不断融入民间体育文化。大家欣喜地看到,许多村民们茶余饭后不是聚在一起打麻将,而是到附近学校或文化场所打篮球或搞其他体育活动。
创办于1958年的汨罗市三中,人称“桃园学府”。多年的磨砺与坚持,逐渐形成了“讲求大局,无私奉献;精诚协作,团结奋进;志存高远,追求一流;全心全意,高度负责”的三中精神,这是全体三中人的骄傲。
2013年6月27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认定汨罗市三中等3所学校为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的通知》,明确汨罗市三中等3所学校基本达到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标准,批准其为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并授予“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牌匾。
学校按照省厅要求,统筹设计好面向全体学生的特色教育基础性课程与针对学有专长学生的发展性课程,逐步建立起了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兴趣和特长发展需要的全覆盖、多层次的拓展性特色课程体系。
多年来,在市三中的操场上,不论春夏秋冬,每晚8点半,第一节晚自习结束,师生们就会涌向教学楼西面的操场,欣赏半个小时、约八九名学生的演唱。这可能算得上是全国最大的卡拉OK现场表演。
这里,每晚的演唱者不同,各班轮流,前一天报名,主持人编辑好连续播放的光盘;操场上,灯光不是太亮,操场边上的台阶就是舞台;开唱了,演唱者身旁总有数百名学生围观、欢呼、唱和,这里瞬间就沸腾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大家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流连忘返。
学校还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将经典的校园歌曲、地方戏曲结合在一起,晚自习的卡拉OK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大课间活动时,学校还专门组织学生学习街舞、健美操、艺术体操等,让音乐巧妙融入健身运动之中,相得益彰。
市三中还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那就是学生们十分向往的艺术大楼。这里,有供师生表演的小礼堂;还有一间间隔音效果良好的练功房,学生可以在这里清唱,也可以演奏数十种乐器。
人们不会忘记的是,汨罗市各种大型艺术展演活动中,总能看到市三中师生精彩纷呈的表演。
校园文化的熏陶,浓厚的音乐学习气围,深深影响着三中的每一位学生。这里,90%的学生都喜欢唱歌、唱花鼓戏,或会弹奏一两种乐器。学校因此获得“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荣誉称号。
汨罗江滚滚西流,溯江而上,有一个汨罗人熟悉的地方——回龙门。
回龙门北岸,长乐古镇东郊,有一座创办于1956年的学校,这就是汨罗市五中。
汨罗市五中树立的是美术特色教育的牌子。在五中,校园里矗立着一对巨型雕塑。如今,这对雕塑已经淡出了校园,但长乐街上流传的一个小故事,却能够将人们带入对雕塑的回味之中。
小故事是这样说的:王老倌吃完晚饭,闲得紧,赶快掏出望远镜四处瞄,瞄到了三个好伙伴,麻将桌上忙开干;麻将打到十点半,王老倌双手一摊:看看看,输得一个子儿都没有啦,散场!
从这个小故事里,人们能够窥见那有点抽象的雕塑概貌。其实,这对雕塑的寓意是“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们不但要善于发现美,更要用双手去创造美”。
虽然人们无法再看到那一对矗立校园多年的雕塑,也可能忘记了这对雕塑最初的模样,但长乐街上只要这个小故事流传,就能一下子勾起人们对校园雕塑的记忆。这也应该算得上是故事的魅力所在吧。
市五中,最让人开眼的就是那宽敞无比的美术室。走进学校美术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画架,有的画板上还有未画完的美术作品;美术室里,陈列着姿态各异的石膏体、石膏像,还有各种供学生写生的实物。
长乐,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走的麻石街、看的故事会、品的香甜酒、用的保险柜、玩的滑翔伞”已成为长乐的特色名片。
得益于这一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市五中的学生有了非常丰富的写生素材、创作灵感。这里的学生只要有时间,就会背上画板,外出写生,画回龙门,画踩高跷、画长长的麻石街景……
市五中,学生的美术作品异彩纷呈,国画、油画、书法、雕塑……不时展示的这些成果,总是让师生们眼前一亮。
市五中,让人难忘的还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为了这两棵银杏树,学校真的费了不少心思。看到这两棵依然生机勃勃的绿色精灵,师生们认为花再多的心思都值了。
多少年了,每逢高考,这3所农村高中的送考车队笛声齐鸣,齐齐出动,其他年级的学生自制横幅和海报,还有的学生使劲敲起鼓来,学校老师以及从外地特意赶来的考生的父母、亲人,一齐沿街道欢送考生;有时候,一些孩子的妈妈还穿上旗袍,挥动小红旗,为考生加油鼓劲;送考队伍在街道上绵延,气氛热烈激昂。
从今往后,这样的送考场景在这3个小镇上不会重现。但其中的美好一定会定格成美妙的画卷,存进每一个亲历者的脑海之中。
哦,前面还有一个小疑问要解答一下。为什么“市四中”以前称为“市六中”?这是因为汨罗此前还有一所位于铜盆寺的市四中。
时间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有许多事物能够在它手中新生,它也会让不少事物渐渐消退,直到人们再也无法追寻。
铜盆寺四中退出汨罗教育舞台,时间不到三十年,但时间已经将它的许多色彩淡去;再回首,已然寻不出当年的风采。
幸亏文字是有心的,也是有形的;只要有文字在,这些渐渐淡去的事物也总会在某一个时刻神奇地显现出来,带给人们更多的回味。
汨罗3所农村特色普高渐行渐远,它们为汨罗教育发展的那份忠诚付出不能因为时间而被遗忘。
为此,我写下这段文字,还附上几句不太精致的短句,以纪念汨罗这3所特色普高将近70年的办学历史:
玉峰山下健体魄,
桃林深处起弦歌,
长乐街上描新景,
特色高中传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