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育儿的秘密BBC育儿实验惊呆网友别
来源:帮妈爱上课
聪明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爱好
BBC曾拍过一个实验短片,将几个女孩和男孩互换名字和衣服,制造男孩是女孩,女孩是男孩的性别假象,
并请来一些志愿者,让他们为调换了性别的孩子挑选玩具。
结果显示,所有的志愿者在挑选玩具时,都潜意识为孩子挑选了更匹配孩子性格的玩具。
他们“女孩”挑选了更适合女孩玩的毛绒玩具,为“男孩”挑选了更具有空间意识和运动性的玩具。
甚至自己做出了结论:“我认为‘Sophie’最喜欢那个粉色的娃娃。”
而实际上,Sophie是个男孩子。
在得知真相后,他们十分震惊自己的潜意识竟然替孩子选择了他们的玩具,在平时生活中,他们为自己并不是个古板的人。
不止短片中的志愿者,生活中,很多大人也都存有刻板印象而不自知。
他们总是不自觉地根据性别,对孩子的行为爱好进行设定,
比如,不允许男孩子穿粉色衣服,不允许男孩子玩洋娃娃,不允许他们爱撒娇,因为这些都太娘炮了,不像个男孩的样子,
或者帮男孩选择篮球班,让他看起来更像个男孩,帮女孩报舞蹈班,让女孩看起来更淑女一点。
甚至用自己的价值观判定孩子应该喜欢什么,不该有哪些爱好:
比如,他们认为孩子应该喜欢音乐,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是门高雅的艺术,而孩子不能喜欢那些看起来不太高大上的爱好。
我身边有个朋友,从小就酷爱做菜,可他的父亲却认为男孩子下厨房没出息,非要孩子去练画画,培养艺术家的气质。
可朋友并不喜欢画画,他说每次看见人像素描就一个头两个大,小时候被父亲逼着学会的绘画技巧,如今也都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而对于烹饪,现在只要一有空他还是会一头扎进厨房研究起菜谱来。
朋友说,每当颠勺出锅一盘好菜时,心中总是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像朋友父亲那样,用成年人的利弊观帮孩子选择爱好,否定孩子真正喜欢的事物。
他们以为是对孩子好,其实却真正毁掉了孩子的幸福。
做内心喜欢的事,才能感觉到幸福。
追求一种爱好,大人才谈好坏,小孩子只论喜不喜欢。
与其期望孩子的未来能够幸福,不如先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聪明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爱好。
让孩子做快乐的事,顺便变优秀
学习的本质源于热爱,如果硬逼着孩子学自己不喜欢东西,最终只会让孩子和自己都痛苦不堪。
《武林外传》中有一集,莫小贝爱捏泥人,泥人捏得栩栩如生,可佟掌柜不待见小贝的这个爱好,偏想让她学点拿得出手的才艺,
她逼着小贝和吕秀才学下棋,跟白展堂学吹箫,还要和小郭练写字,
可小贝一样都不喜欢,最终不仅没学好,还把整个客栈的人都折磨得苦不堪言。
佟掌柜又请来了先生教小贝画画,先生来了半日,见小贝心不在焉便询问小贝真正喜欢什么,先生听后深思,向佟掌柜反问道:
“捏泥人算玩,画画就不算玩了吗?
孩子学东西,最重要的是兴趣,有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先生一席话,点醒了佟掌柜,爱好没有高雅低俗之分,对孩子而言,喜欢的便是最好的。
当父母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不压抑他们的天性,孩子也往往会还给父母一份惊喜。
巴西小男孩席瓦尔,特别喜欢手工编织活儿。
刚接触编织时,祖母只简单教了几招,席瓦尔便能编织出十分精致的成品。
尽管席瓦尔对此天赋异禀,可大家还是对他投来了异样的眼神,他们认为这是小姑娘喜欢的东西,小男孩做这个简直就是“娘娘腔”。
席瓦尔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他的妈妈告诉他:“没关系,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如果你喜欢,那就要坚持下去。”
席瓦尔在妈妈的鼓励下,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
后来,席瓦尔的作品被放到网上,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喜爱,
出了名的席瓦尔还因此被邀请上了电视,学校也特意开了编织班,让他教同学钩织,如今在网上,席瓦尔已经有了30多万粉丝。
席瓦尔很幸运有这样一位母亲,支持他做喜欢的事,“天才”席瓦尔只是一直在做让自己快乐的事,便成了天才。
对孩子而言,智力开发最好的方式,不是任何教育技巧,而是让孩子投入到真正喜欢的事物里。
只要父母给孩子的爱好一个机会,让孩子在真正喜欢的事情中探索,变优秀只是迟早的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让孩子做令他快乐的事,顺便变优秀。
帮助孩子找到真正喜欢的东西
著名儿童教育家骆晓戈曾说:“家长不应该过早地给孩子进行定位,这样会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反而让他的人生道路变得很窄。”
优秀的父母,会帮助孩子找到心中热爱的事物。
1.父母要先带孩子见世面,让孩子的选择权变多。
见过大海,才知道大海长什么样,孩子只有先认识一样东西,才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欢。
我的朋友小林给她的女儿报兴趣班前,带着女儿去培训中心转了一圈,并大致给女儿介绍了都有哪些课程,期间还不时询问女儿的想法,
参观完了,朋友让女儿说出3个最感兴趣的课程,女儿很容易便说出来了。
最后小林报了女儿说出来的3个兴趣班,并允许其中2个试错退出,找到1个女儿真正喜欢和热爱的坚持下去。
朋友的做法我很赞同,让孩子的第一反应做选择,往往是最接近天性的,再允许孩子选错2个,毕竟孩子也不是圣人,也应该被允许有后悔的时候。
2.引导孩子学会坚持
当孩子找到爱好后,不免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见一些困难和挫折,孩子可能会轻易放弃。
此时父母便要先逼一逼孩子,引导孩子坚持下去,帮助孩子成长。
同事家女儿前段时间哭着闹着说不想再练琴了,因为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让孩子觉得钢琴乏味又艰难。
但同事还是哄着逼着孩子去上课,并耐心地告诉孩子,钢琴是她最喜欢的,不能轻易放弃。
每当上完课孩子记住了一段曲子时,同事明显看得出,女儿还是充满了成就感的。
前不久,同事又张罗着给孩子报名参加市区钢琴比赛,他为孩子精心准备礼服,当孩子上场的那一刻,灯光,舞台,他说分明看得见女儿那一刻对眼前的钢琴充满了敬畏感。
本来只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鼓励孩子继续练琴,没想到获得了一等奖,小姑娘开心坏了,放出豪言说要练琴练到老。
现在,小姑娘又重新练起了钢琴,并不再说过任何放弃钢琴的话。
当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有时会想要放弃,我们要多点耐心引导孩子坚持下去,有时可以用一些小目标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
家长引导孩子学会坚持,把爱好变成特长,如此,才算不辜负孩子的爱好。
古罗马有句谚语,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如今,多少妈妈们省吃俭用把包包钱换成了孩子的兴趣班,把孩子的才艺变为自己的脸面,对孩子来说,兴趣变成压力,是一件痛苦的事。
柏拉图曾说:“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
做父母的,让孩子抱着玩的心态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再引导孩子把爱好变成本领,孩子才能独立又幸福的拥抱未来。
社会心理学也表明,价值观与爱好有关,惟有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才能保持精神上的健康。
深深理解为人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牵挂与期待,但培养孩子成人成才之前,父母应先明白,天性,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的路,父母只能引领,人生,是孩子的,顺应天性,才是孩子最好的归宿。
愿每个孩子都能乘着兴趣的翅膀自由翱翔,愿每个父母都懂得托孩子一把,而不是折断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