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经理的自我介绍很多理财经理感觉自己撑
最近和理财经理交流比较多,真的有很多问题是比较震撼的,确实感受到这个市场环境下,理财经理不容易,客户更不容易。
当前市场差到什么程度?我这么说吧,现在把个别基金经理名字打出来,只要打出来名字,什么都不说,评论区都是一片骂声。
一、
有个理财经理说客户买她推荐的基金,净值0.7了,亏了十来万。
我说那你咋安抚的?
她:我打开了自己的账户给客户看,这个产品我亏了20多万,客户马上不闹了。
沉默,沉默震耳欲聋
。二、
一位理财经理问:我有一些有钱的客户
,子女都在国外,未来可能全家一起移民,现在不愿意买国内的基金了,怎么办?移民是人家的规划,我们作为外人,肯定没办法劝客户不移民,对吧?
我说你肯定不能否定客户,用现在互联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叫“不利于run的话不要讲”,甚至可以多学习一些海外的知识,把各国绿卡条件政策啥的都搞清楚,这样还能跟客户吹牛逼,有共同话题,后面客户发现钱出不去了或者改注意了,还是会到你这里买基金或者理财,对不对?
之前有人跟我讲过,如果特别有钱的话,中国人最舒服还是在上海
。很多人出去一段时间,又跑回来了。我还有一个想法,客户的钱很难出去,但又渴望配置全球资产,可以告诉客户可以买QDII产品,各种纳指、美元债,都给他配上。
你换外汇还有每年5万美元的限制呢,买QDII产品只要基金公司不限购,相当于也是变相换汇购买海外资产了。
三、
理财经理最难处理的问题是:当初卖给客户的新发产品净值0.7/0.6了,怎么办?
坦诚来说,我没有办法。尤其是,如果产品还是总行下的任务指标,不卖可能就下岗。当时行情好的时候,所有人都相信过去三年能做出年化收益30%的人未来还能做出年化30%的收益率;对比一下,现在的基金行业链条上的从业人员在群众眼里的形象跟搞电诈的一样,没客户相信任何长期故事了。
能做什么?银行这个行业其实是高端监管的行业,必然带来的是高度的同质化,换言之大家其实同期卖的产品都差不多,比如接下来估计大部分大银行都要卖让利产品。
或者说,你面临的是产品净值0.7/0.6了,别家银行的理财经理也面临这个问题,能提供差异化的就是服务和专业性,客户亏了,你没办法马上帮他解决让他很快回本,我们也没有预测市场的能力,但你可以帮客户分析亏损的原因,做业绩归因,对不对?跟客户沟通后了解客户的资金使用情况然后为客户出一个定制的理财产品分析报告并附带资产配置建议,可以吧?投资咱们没办法解决,陪伴和传播知识以及提供情绪价值是可以的吧?
或者你们有更好的办法吗?我之前提过这个问题,评论区一堆人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辞职,不做客户经理了。
四、
和一个理财经理聊天。
我:现在看上去产品很难卖,但往后看,现在卖的每一分产品未来一年客诉都可能会很少,不要有压力。
理财经理:你这个道理看着是没错,但这个逻辑一年前他们就是这么讲的,现在还是天天处理客诉!
赔半,是最长情的告白。
其实很多时候你看着中长期挺确定的事情,短期就是看不清,所以很多业务也是等到别人做了才想后悔当年为什么没布局。
熊市不播种,牛市怎么收获呢?对,这又是PUA的话术,大家开心就好,可以开始嘲笑了。
(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