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柚资讯网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文化

徐州佛龛家用电器维修带你走进徐州老街巷鼓

时间:2024-06-19 来源网站:蜜柚资讯网

#徐州头条# #大学##科文# #江苏头条# #徐州新鲜事# #徐州# 徐州老街巷之

鼓大街

原鼓楼大街位于鼓楼区黄楼街道内,南北向,北起徐州府署南达南城门,是贯穿古城南北的主干线,因这条街上有一座钟鼓楼而名“鼓楼大街”。

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州、府、县都建有鼓楼,它是城市的公用设施,主要功能是用于报时。《元典章·禁夜》:“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可见

鼓楼具有报时、禁令、警示的作用。

鼓楼大街旧貌

鼓楼大都建在城市的中心位置,这能让更多的市民听到它的声音,徐州的鼓楼当然也是如此。现彭城广场东侧与苏宁大厦西侧的那条路就是当年的鼓楼大街。这座楼可说是当时徐州最高最大最显眼的建筑了。明万历本《徐州志》久记载:“洪武七年(1374年),知州高玉琳建鼓楼”;又载:“天顺元年(1457年)知历州宋诚改建大楼”;万历年间,知州刘顺之又重建鼓楼。这样算来,大约一百年史就要对鼓楼重建或维修一次,可见鼓楼在地方官员或城市中的重要位置。但对鼓楼的灭顶之灾是在明天启四年(1624年)的那次黄河泛滥,整个城市被淹数年,鼓楼也被埋于地下,清代又在明代的城址上重建立了新城,其城市规模有局亦照明代故城“四门大楼、中衢鼓楼……咸饰之,还其旧现。区甍杰构,则焕乎”。鼓楼的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也就是照片上的这座鼓楼;光绪七年(1881年)在知府曾广照的倡议下,由富商张大烈捐资重匠使家修,直到1952年,由于存在安全隐患,最终拆除。

徐州的鼓楼是一座跨街大楼,两层,上层为门楼,下层是拱券门洞,北面嵌“大观在上”,南面镶嵌“中枢巨镇”匾额,楼南紧靠一座精美的牌坊,而跨衡的鼓楼自然形成了一条街道,很宽阔,分为行车道和人行道,行车道可并行辆人力车,宽度约在6米加上两边的人行道总宽度约12米,这在当时可说是条康庄大道了鼓楼大街不仅宽,而且长,约在1公里,南接中道街和南门大街。清末,老彭城路(现步行街)形成后,从鼓楼大街出南门可直抵云龙山。

胡应敏先生收藏有一张鼓楼街的老照片,这是

鼓楼大街旧貌

他父亲1952年站在鼓楼上由南向北拍摄的。从中可以看到:远处是徐州府署(曾为中共徐州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驻址),“山”字形门是机关大门,后为办公楼,霸王楼的山墙隐约可见。俯看鼓楼大街,屋宇相连,街巷纵横,各种门面招牌沿街而立,前店后坊串通着一个个四合大院,长方形青石板铺成的马路平整而光洁。从路上行人穿着上可以看出,这已是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有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的民国人,也有身穿中山装、呢子大衣的新时代干部;有的行色匆匆,有的闲庭信步,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徐州风情。

鼓楼大街两旁的屋顶上伸出很多烟囱,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清末民初,这里是红炉一条街,都是打铁的,有“鼓楼街上安铁匠”之说。主要有三大铁匠铺:姚家、范家和魏家。姚文兴曾担任过红炉业会的会长,他打制的铁农具好使好用,还打制屋顶上的铁器装饰,如屋脊上的“插花云燕”“福禄寿”等等;魏家打制放礼炮用的三铳枪之类。每天清晨到傍晚,这里叮叮当当响声不断,炉火映红了整条街。胡先生曾回忆说:“我幼时家住在文亭街,距鼓楼街不远,常去鼓楼街看铁匠打铁,对铁匠铺的记忆很深。其中一家,店主好像姓郭,铺子位于路西,门口墙上挂着菜刀、铁铲、门鼻子等铁件当作招牌。进门是一个过邸,通向里边的院子连着过邸的一间房就是铁匠作坊。一座砖砌的红炉,三面炉墙,形状就像佛龛,烟囱直冲屋顶,炉子的左边有一个风箱,风箱比家用的要大两三倍,风嘴处有一根铁皮卷成的圆筒通到炉膛下面。风箱拉起来炉火四射,发出嘶嘶的声音,铁坯在炉里很快就烧红了。”

明代地下城遗址

鼓楼大街向北延伸到当年的西楚故宫,也是历朝历代徐州府署的所在地,下面压着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时的宫殿遗址,还有西汉楚王刘交建立的楚国都城,唐宋明清的城址,文化层深达9米,像一部无字的史书,承载着徐州的悠久历史。

想看下一个老街巷敬请关注 近期发布

赴美治病的中介服务机构

赴美就医服务咨询电话

美国看病服务中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