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思考猜明星水浒窥人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先
“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话对不对?应该说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奉为圭臬,像捧着金科玉律似的给人指点迷津,可能有点问题。
这句话最早见于《史记·苏秦列传》,原为“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大意是说:苏秦游历列国鼓吹合纵抗秦,见到韩宣王,把韩国吹捧上天。韩国这么牛掰,怎么能跟在秦国后面当牛尾呢,咱们做鸡也要做鸡嘴巴。后来我们知道,秦灭六国,第一个倒霉的就是韩国。所以说,这句话最早就是拿来忽悠人的。
虽然涉及不到国家那么高层面,但小到个人,这句话同样不适合作为行为准则。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水浒传》里的神机军师朱武。
01朱武何许人也?少华山扛把子(史进上山前),情商智商双高的一个人。
朱武登场,上来就要找华阴县借粮。什么概念?一小撮土匪武装,要单挑县政府正规保安团,这势力小的了嘛!
这么豪横的少华山大王,第一次见到史进,直接拜大哥。这就是朱武的情商,干不过不能吃眼前亏,索性打感情牌把你拉拢过来。后来果然史进上山,大大增强了山寨实力。
史进是富家少爷,史家庄正经产业都懒得操心,会过问山寨事务?实权还是掌握在朱武手里。
作为智力型好汉,朱武的军事才能同样不容小觑。
梁山全伙受招安后,替大宋卖命打过四次大仗。征辽,征田虎、王庆,最后是方腊,其中只有辽国是正规军。
辽国兀颜延寿布下 “太乙三才阵”,宋江、吴用都看傻了,与朱武六目相对。这时,“朱武早已认得,对宋江道:此太乙三才阵也”,于是大破敌军。
这么厉害的朱武,在梁山排第三十七位,号称地魁星。说起来似乎也过得去,毕竟地煞星首位,下面还有一大半弟兄,名副其实的“鸡头”。
但是一个位次的分别,足见与“凤尾”的差距。朱武做“鸡头”的劣势,至少有三点:
首先,话语权方面。朱武的职务是“同参赞军务头领”。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次小范围闭门军事会议,一把手宋江做指示,二把手吴用总体部署,三把手公孙胜作为特殊人才提建议。到了最末位的朱武,领导问: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还补充啥,只有按要求执行的份。
其次,个人发展方面。梁山座次一旦确定就不会更改,地煞星永远是地煞星,任你立多少功,跟天罡的距离始终都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招安后也未能弥补。征服方腊,天罡星封忠武郎,地煞星封仪节郎,品级高低不按军功划分。
最后,职务待遇方面。梁山讲究论功行赏,如第一点所述,因为缺少话语权,作为军师的朱武,立功机会就少,分得战利品自然少。受招安后,朝廷赏赐天罡星“金牌三十六面”,地煞星“银牌七十二面”。一个金的,一个银的,价值差距就这么大。
如果把水泊梁山看成一家创业公司,情商智商双高的朱武,怎能安心坐在“鸡头”的位置上?他是无可奈克,没有选择权力。这是梁山选人、任人和人才上升通道有问题。
假如量才录用,朱武不输给天罡里的很多人;假如可以竞聘上岗,“凤尾”至少是不错的起步点。
02再说一个现实中的例子。
我做咨询的某家客户企业,集团公司本部以下有二十几家分公司。
不久前,一位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刚刚被提拔成其中一家分公司的总经理。
他手下的一个部门经理,以前是他的同级同事。几年前,两人都是某部门的副经理之一。有了升职机遇,一个留在原部门做“鸡头”,另一个选择到本部当“凤尾”。
几年过去,当“凤尾”的连进三级,虽然远远不到“凤头”,但未来可期。
做“鸡头”的还是老样子,业务成熟、得心应手,但是充其量也就是更老到的“鸡头”。既没有对企业运营的整体思考,也没有与实权部门的熟络关系,更没有高层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前途很不明朗。如果再从“凤尾”做起,年纪不合适,而且很难放下“鸡头”的体面。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心理需求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如果一个人很有能力,却失去了自我实现的机会,始终会感到欲求不满,这是做“鸡头”的莫大悲哀。
03当然,“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错。
仍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如果“鸡头”是能力顶峰,那再争取“凤尾”岂不是自讨苦吃。
需要警惕的是那些本可以更好的人生,被这句“人生格言”麻痹,以为眼下做“鸡头”就是最好的选择。忽略了往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人生之路,因一成不变带来的不甘和痛苦。
美国曾经有个街头实验,让路人在黑板上,写下人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80%以上的人,都写到没有为某个目标尽力争取。
那个大多数路人深埋心底,每当回忆往事便会懊恼和叹息的往事,不就是所谓的“凤尾”嘛!
或许,人生最怕的不是到了最后,没能拥有凤凰美丽的翎羽。而是刚刚捡到一根鸡毛,就对自己说:是的,我只配拥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