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宝育儿买买育儿我不仅让孩子玩手机还专
前几天,有一个朋友特别纠结地问我怎么办才好,刚开始我吓了一跳。后来一听才知道,原来是她不满两周岁的女儿妙妙最近特别喜欢看电视。
每次看动画片时眼睛都直直地盯着,如果有人站在她前面,就会大声让人快走开。最纠结的是,看电视竟然看得都停不下来,每次关掉电视,都会大哭一场。
接着她问我,怎么处理小米乐看电视这件事情。我笑了笑说,现在快28个月的小米乐基本上在家里没看过电视。就算在外面时看到电视,回来后想看,我也会用她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读书或唱歌或钓鱼等转移注意力。
她特别惊讶,又接着问我,那小米乐会不会玩大人的手机?我听了之后开心地说,小米乐最喜欢玩手机了,还用外婆和宝爸的手机自己摸索了很多功能。
她看到我这样的反应更加惊讶了,不给小米乐看电视的我,竟然让小米乐玩手机。是呀,我不仅会让小米乐玩手机,还给她买了一个玩具小手机和一个真的对讲机。
而且,玩具小手机和对讲机都归小米乐自己保管,她每次都放在不同的地方,有时是床上,有时是宝爸给她搭建的小房子里,有时是自己的小椅子上等。更有意思的是,每次放好了之后还要给它们盖上被子,让它们好好休息。
没有刻意教,小米乐就非常轻松地学会了各种基本电话礼貌用语,比如“你好”、“请问你是谁”、“找爸爸,等一会儿,我给爸爸拿过去”等。同时,她还懂得在大人打电话的时候,在一边乖乖等着,而不是要抢手机。
朋友听到后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了,因为她女儿每次都抢手机,不给就还大哭大闹。
为此,她甚至有一次因为个人情绪而迁怒于女儿。在女儿又过来抢她的手机时,她不仅大吼,还动手打了女儿,结果自然是后悔不已。
1
柏拉图曾经说过,“好奇者,知识之门。”
好奇心,是孩子主动探索世界最重要的一种保障。当他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的时候,要去了解个究竟的时候。其实,这是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
就像两周岁左右的孩子觉得手机非常有吸引力,其实也是因为好奇。因为他经常看到爸爸妈妈拿着手机,内心已经非常好奇了。
当偶尔父母给他玩一玩手机时,他更是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讶地感受手机发出来的奇妙声音。
对小孩子来说,他想要玩手机,在爸爸妈妈打电话时抢手机,其实都只是受到了好奇心的驱使,以及想要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而已。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就像小米乐还没到一周岁的时候,听到小区里小狗叫,几次之后竟也能发出“汪汪”的声音。两周岁时,小米乐更是模仿各种复杂的动作如扫地拖地洗菜等,完全变身成了家里能干的小帮手。
所以当孩子看到父母在家里经常用手机打电话时,更是用心观察,然后积极模仿,其实这是孩子探索和学习外界的一种方式。
因为孩子不会刻意去选择时机和方式,所以就被父母误认为抢手机的不好行为了。
其实与其等着孩子抢手机,倒不如直接给孩子手机,合理化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可以专门制造机会,让孩子能够参与到打电话的过程中。同时可以耐心讲解手机的各种用途和功能给孩子,让他去学习通过手机和手机那头的人沟通,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就像我专门给小米乐买了一个玩具小手机和真的对讲机之后,小米乐有了自己的小手机,抢大人手机的次数就直线下降。还特别喜欢跟我或宝爸玩打电话的游戏,她自己待在客厅,我们待在卧室或书房,然后用对讲机来说话聊天。
这样练习的次数多了,小米乐不仅很快就学会了准确使用手机还有准确拨打号码,有时还会拿着玩具小手机给自己打电话和讲故事。
2
根据研究发现,在人类所有的潜能中,排在最前面的是探索精神和对尝试新事物的欲望。
但是现在随着物质文明飞速发展,因为所处的环境影响,却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宝贵的探索本能。
小孩子最喜欢问大人“十万个为什么”。妈妈这个是什么东西?爸爸那个是什么东西?妈妈这个东西是从哪里来的?爸爸那个东西怎么会动?
在外面玩时,每次她问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我都会耐心给她解释和介绍;当她看到新的东西都要去尝试,我也会鼓励她支持她,但不会强迫她。
还有小米乐特别喜欢捡树叶和玩泥巴,所以每次都会带上一个换洗的外套,让她尽兴去玩。很多时候,宝爸和我也会席草地而坐,跟她一起全心投入游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
有时在公园里,看到有些爷爷奶奶甚至爸爸妈妈因为怕孩子把衣服弄脏或担心孩子不小心跌倒,只是让孩子坐在推车里或者在干净安全的地方玩。
这种举动看似好像是在保护孩子,却已经限制了孩子去亲近大自然和探索新事物的本能。
就像芭学园创始人李跃儿在《关键期关键帮助》一书中写道,
“担心孩子的身体受伤害”和“保护探索精神”正好是两个相对的极端。前者是尽可能地要限制孩子行动的,后者是必须在孩子自由活动中完成的。
3
孩子要去探索,要去尝试,肯定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比如受伤、失败或者挫折。
有时,还可能会因为探索的行为造成一些小破坏,比如打碎家里贵重的物品,把妈妈心爱的口红当成画笔,把爸爸的眼镜折断等。
但是如果我们怕孩子受伤,就过于保护,不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机会;如果害怕孩子搞破坏,而在孩子探索时大吼大叫,结果可想而知。
那我们如何保护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尝试欲望呢?结合育儿书籍和个人经验,总结三点分享给大家:
第一,为孩子创造可探索的事物和空间,让孩子可以尽情自由活动。
有一次看到朋友发圈,有位妈妈吐槽女儿把自己买来的新口红当画笔了,为此还没忍住直接对女儿大吼。
其实,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真的不想让孩子破坏某样东西,就要藏起来,不要诱惑孩子。
就像小米乐,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总是对没有见过的事物特别好奇。在家里,我们也尽量创造一种有利于她探索的环境。凡是她可以够到的东西,就算弄坏了,也没有关系。
除了家里环境之外,还可以多带孩子到野外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尽情探索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尽情快乐奔跑在无尽的田野。
我们每周周末都会专门抽出半天带小米乐去附近的田野,让小米乐去观察花草,观察鱼鸟。
第二,从点滴小事做起,尽量少对孩子说“不不不”。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写道,“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孩子多说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
作为父母,当孩子想要尝试新事物的时候,如果可以去做,就尽量让孩子去尝试,不要拿保护孩子当借口,不让孩子尝试新事物。
冬天的时候,小米乐很喜欢到阳台上,用小手摸玻璃上的水,然后笑嘻嘻走过来专门把小手放在宝爸或我的脸上脖子上,我们说好冷,她就玩得更开心了。
虽然确实有些冷,但只要稍微注意,还是可以让孩子去尝试。这样他就可以通过真实感知知道外面冷的时候,玻璃上的水珠也是凉冰冰的。
因为很少对小米乐说不,当有真正危险比如插头煤气热水壶等不允许小米乐去乱动的时候,只要解释清楚并加以演示,小米乐基本上会学会自己避开危险。
第三,父母态度要保持一致,让孩子学会用标准判断。
孩子是非常聪明的,从小就懂得察言观色。就像宝爸和我的态度不太一致,比如我不让小米乐从床上蹦下来,但是宝爸却鼓励小米乐这么做。宝爸不让小米乐脱了袜子在地板上走,我却觉得没有太多关系。
后来宝爸和我发现,这样对小米乐判断事物可行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宝爸在家的时候,她会去玩蹦蹦床。如果我制止,就假哭去找爸爸。如果她把小袜子脱了在地板上跳芭蕾舞,看到宝爸走过来,也会赶快找妈妈。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跟宝爸就开始统一战线。如果真的育儿观念不一致,也会私下讨论,然后从孩子的成长角度判断事情可行与否,最后统一并保持一致。
当小米乐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宝爸跟我的态度是一致的,小米乐就不会用假哭或者其他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孩子抢手机只是冰山一角,其行为的背后是主动探索未知的深层次需求。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学会放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就像《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中写道,“家是孩子的港湾,意思就是能给他们呵护,闯世界则意味着放手。把握二者的分寸,就是在爱孩子,保护孩子,给孩子呵护和安全感的同时,也应该放孩子出去,鼓励他们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