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补镇电器维修店在哪里2021年券商分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媛媛 上海报道
券商研究所在券商的所有业务里面,虽然算不上是最核心的大业务,但却是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最容易帮助券商建立影响力的业务。同时,作为资本市场最聪明的人群之一的分析师们,其从业迁徙路径,亦能从侧面显示出一家券商当前的状况。
根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2021年,分析师离职最多的前三家券商分别是方正证券、安信证券、天风证券;分析师入职最多的前三家券商分别是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海证券。此外,外资券商如摩根大通、瑞银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星展证券等,也开始了其分析师招募之路。
2021年分析师离职人数、入职人数排名前五的券商
数据来源:证券业协会,仅计算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一列数据
根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数据,2021年,分析师离职最多的3家券商研究所分别是方正证券(34人)、安信证券(31人)、天风证券(26人)。
总的来说,这3家券商——方正、安信、天风——异常的原因在于,均有所长/副所长跟大量行业首席分析师“跑路”,也即意味着相关研究所的中坚力量的大量流失。而2021年离职人数排名紧随其后的国海证券,则不存在这样的“中坚力量”大幅流失的情况。离职人数排名第五的民生证券,年内亦有10位首席离职,但这与原方正证券所长杨仁文携带“大部队”加入有关——新领导携大团队入职,必然会有一部分“老人”选择跳槽。
方正证券:1名所长+16位首席年内离职,平安入手、国海“掏空”方正证券可能是2021年最悲伤的研究所。
这一年,方正证券离职了34名分析师,至2022年1月15日,证券业协会上登记的方正证券分析师仅剩35名。
2021年,研究所所长杨仁文宣布离职,并加入国海证券任公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而伴随其离职的,是方正证券16位首席分析师。
上述首席包括:固收首席齐晟、军工首席孟祥杰、食饮首席薛玉虎、医药首席周小刚、传媒首席姚蕾、建材首席盛昌盛、商社首席芦冠宇、策略首席胡国鹏、化工首席李永磊、农业首席程一胜、环保首席王宁、交运首席许可、家电首席周衍峰、宏观首席周君芝、汽车首席于特、地产首席夏亦丰。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申万最近一次调整一级行业分类前,一共才只有28个一级行业。
方正证券在2021年出现较大的人事变动,在行业里并不算一个秘密。只是,2021年内离职了16位首席,这一数据着实惊人,大有“掏空”研究所的意味。
而随着杨仁文加入国海证券,前述行业首席分析师中,有10位亦直接加入了国海证券。此外,2018年离开方正证券的更早的地产首席夏磊,或许是在2021年受到老领导的感召,重回券商行业,并同样加入了国海证券。
杨仁文一个人,就为国海证券带去了11位行业首席分析师。
而即使在2021年末,原国海证券副所长燕翔宣布加入方正证券,挑起研究所所长的大任,但方正证券研究所的发展却显得捉襟见肘。
以至于在2022年1月发布月度金股时,方正证券只能推出科技、电子、计算机、通信、新兴产业、医药、军工等几个板块的金股。
其中,军工首席鲍学博是2021年4月离任中信建投的分析师,医药首席唐爱金是2021年1月离开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分析师。
而其它待补行业的首席,据业内人士称,有些是资深研究员顶上来,有些则是内部其它业务人员转岗而来。
而研究所只是方正证券大动荡的一个部门,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21日,方正证券年内共减员382人。
方正证券为何如此大动荡?则与平安收购方正有关。
众所周知,平安集团下面早就有一个平安证券,在这场对方正集团的收购中,两大集团下属的两家券商如何相处,早就成了一个关注点。
据券商投研人士称,目前传的版本是,方正被平安收购,方正证券研究所会作为对外的研究所,而原来平安的研究所对内服务,因为平安证券研究所本来在市场上对外的存在感就不是很强。这也意味着,原来方正证券研究所的人可能都要接受平安集团的制度体系,包括薪酬体系。这一套体系可能和大家原来的职业规划有出入,且其他券商有做大的意愿,于是出现了人员大变动的情况。
而这次收购对方正证券来说,是机遇,还是衰落的开始,目前很难预判。毕竟,曾经的国泰君安并购了上海证券后,市场尽知,后者一直处于“趴”着的状态。而游走在资本市场第一线的首席分析师们,亦选择大面积离开方正证券,这也传达着悲观的判断。
方正证券分析师2021年离职情况(仅计算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
数据来源:证券业协会,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整理
注:夏磊与江娜先后于2018年、2020年离开方正证券,并于2021年入职新券商
安信证券:2名所长+9位首席离职,业务转型之下、中坚力量各谋高就安信证券研究所2021年内离职的分析师数量仅次于方正证券,全年离职分析师31名,截至2022年1月15日,证券业协会上登记的方正证券分析师为54名。
安信证券同样也是研究所所长离职,带走了不少首席。
2021年,安信研究所所长兼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胡又文于8月离职,并于随后加入了民生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研究所副所长冯福章兼军工首席冯福章,则早在6月就离职,并在8月宣布成为招商基金研究部总监。
伴随着两位所长离职的,是29位分析师离职,其中包含9名行业首席分析师,分别是:高端制造首席李哲、通信及海外科技首席马天诣、社会服务首席刘文正、新能源与电力设备首席邓永康、计算及首席吕伟、食品饮料首席苏铖、有色金属首席齐丁、通信首席彭虎、策略首席陈果。
与前面方正证券离职潮相同的是,上演了另外一场所长+行业首席分析师大面积的离职潮。
但与前面方正证券不同的是,杨仁文几乎是带领着原来方正证券研究所的大部队一起跳槽到了国信证券,而安信证券原所长胡又文,仅带了9位原来的下属去了民生证券,其中包括5名行业首席。
此外,安信证券分析师离职显得不那么“仓促”——石晓彬加入中金公司后升任为科技行业首席,杜一帆加入中信证券后升任美妆及商业联席首席,另有不少人去了业内知名高薪的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这意味着安信证券的分析师们可能有更充足的时间为自己跳槽后谈一个好的“身价”。
而安信证券业务转型之下的薪酬问题,可能是导致安信证券出现大面积离职潮的主要原因。
据《上海证券报》此前报道,安信证券研究所将加强对内服务,从单一的研究换佣金模式转向对内、对外并重,更加重视研究业务与各个线条业务的协同——这意味着,分析师的职责会变化,对分析师的考核标准及劳工定价都会发生变化。
而与此同时,是中金公司、民生证券等券商要招兵买马、积极发展业务,这便不难理解安信证券的分析师们要另谋高就。
安信证券所长/首席2021年离职情况(仅计算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
数据来源:证券业协会,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整理
天风证券:2名副所长+8位首席离职,创业期老人大量出走天风证券是另一家出现离职潮的研究所。
2021年,研究所共有26人离职,其中包括2名副所长、8位行业首席分析师。
2名所长分别是副所长兼汽车首席邓学、副所长兼高端制造首席邹润芳;8位首席分别是:医药联席首席、产业部副总监杨烨辉、医药首席郑薇、家电首席蔡雯娟、交运首席姜明、建材首席李华丰、银行业首席廖志明、建筑首席唐笑、化工首席李辉。
对比前两家券商,天风证券的“离职潮”亦有其独特的特点——副所长和首席们的入职时间几乎都是在2016-2018年间,除了建材首席李华丰是2020年加入的天风。
而2016年,是天风证券宣布成立研究所并开始从市场上大量挖角新财富明星分析师,发力扩张的开始。
当时,被这家新的研究所吸引走的,包括原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原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原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原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孙彬彬等人。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天风证券从安信、广发、华泰、招商、国金等券商网罗了10多位新财富金牌分析师,“高薪挖角儿”的舆论甚嚣尘上。
而当时天风证券的董事长余磊对媒体称,这些金牌分析师过去多数都降薪了,符合市场化标准的薪酬、灵活的激励机制、内部良好的创业氛围,是吸引明星分析师们前往的关键。
这样靠“挖角冲业绩”的方式,是有效的。
2016年-2020年,天风证券研究所的分仓佣金收入分别是6591万元、3.08亿元、2.66亿元、2.07亿元、3.62亿元。
但事情到了2020年发生了变化。
这一年,市场上流传着天风证券研究所高薪招聘分析师,虽然分仓业绩不错,但实际上不盈利的质疑。当年,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公开回应,研究所从2016年至今,每年都是盈利的。
结果到了2021年,便出现了早期加入的中坚力量大量离职的现象,这包括2016年就加入天风的医药联席首席杨烨辉、家电首席蔡雯娟、交运首席姜明。
对于研究所中坚力量及分析师大量离职的原因,业内流传的版本是,薪酬未兑现、让不少人失望。
而2021年,发生的天风证券前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向公司“讨薪”的事件,则像是送给上述传言的“实锤”。
上述变化的背后,引起行业思考的是,天风证券研究所“高举高打”的方式到底能否让中小券商研究所业务实现逆袭、并长远稳健的发展?
至少从2021年不少首席分析师离职的情况来看,似乎并不是那么成功。
而天风的模式也引起过不少中小券商的学习,包括国盛、长江、开源等等。如果天风最终铩羽而归,这或意味着往后的券商高管们,将避开高薪挖人、突击业务的决策。这也意味着,明星分析师们的身价最高点,或已成为历史,券商高管们将不再愿意给出如此高的薪酬。
天风证券所长/首席2021年离职情况(仅计算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
数据来源:证券业协会,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整理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